skip to Main Content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阶的学习能力,年级越高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就越高。相信每一位嘉汇的学子都已经具备或者正在努力掌握这种学习技能。下面老师谈谈初三化学学科在自主学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一、化学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

 

1、抓住核心理念,总结规律,构建知识模块

整个初三化学的学习看起来知识点既多又繁杂,但实际上,如果真的进行了深入学习,你就会发现很多知识点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能很好的抓住其中的核心理念,将会非常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比如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第六单元学习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初次学习,同学们可能觉得两种制取气体的方法差距很大,比如反应的原理就截然不同。
实验室制 O2 的反应原理: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H2O2 2H2O+ O2↑
2KClO3 2KCl +3O2↑
实验室制 CO2 的反应原理: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那么我们在学习时是不是除了反应原理外,还需要一个一个地背记装置的选择、操作步骤等知识点?其实我们找找这两种气体制法的相似点,就能发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方法有很多共通之处:反应的原理均是固液反应无需加热,生成物的密度均比空气大;我们紧紧抓住装置选择的核心知识,就能发现发生装置 (如下图 A/B) 和收集装置 (如下图 C/D/E) 主要有以下几种:

如果能将两气体的制备方法很好的总结、概括,就会发现以下规律。发生装置的选择,其实主要考虑的就是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如果反应物为固液、反应条件是常温,那么就应该选择如图 B 所示的装置;如果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那么就应该选择如图 A 所示的装置。收集方法也有规律:如该气体的密度如果比空气大,那可选择 D,如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相应的应该选择 E,如气体不易或者难溶于水,还可以选择 C。

大家可能就会发现,这两种气体的制取方法有很多类似的规律。这样就把零散的知识点,用一定的方法总结起来了,既便于记忆,又可以扩展到其他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选择中,比如根据资料: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可制得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根据上述规律可知:发生装置可以选择 A,而收集装置只能用 E(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 C)。
抓住实验室气体制法的相似点,其实我们就已经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构建了实验室气体制备这一部分的知识模块,对于后续相似问题的学习事半功倍,避免了大量死记硬背带来的僵化的、低效的学习。

 

2、找相同点促进知识迁移,抓住不同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

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其实并不多,但是围绕某一种核心知识而形成的试题,又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能迅速抓准每种问题间的差异,将同一种核心知识迁移到不同的试题中。
比如有关金属知识的实验题,大家普遍认为是比较难的试题类型,在中考中也一般担任着压轴题的重任。但实际金属实验题大多都是紧紧围绕着 「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核心理念进行探究的。抓住了这一核心的规律性的认知之后,我们只需要在解答试题时抓准不同点,具体问题具体解答,就能很好的攻克这一难点知识。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为: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比如同样是以黄铜 (铜锌合金) 为情境的试题:
「例 1. 请利用黄铜粉末和稀硫酸,验证铜、锌的活动性强弱。」
这样的问题出现,考察的就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在氢之前而铜在氢之后,这就导致,锌能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而铜不能。这样一来我们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向合金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有活泼金属),但溶液仍为无色 (是锌而非铜,与稀硫酸反应)。」
「例 2. 以铜锌合金的粉末制得较纯净的铜。」
那么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除去粉末中的锌,虽然也是利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理念,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在怎样能将混合物中的锌完全除去,原则就是要用最简单的方法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物质。所以方法应该是 「取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时为止,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
「例 3. 请利用一定质量的黄铜粉末测量其中铜的质量分数。」
还是以黄铜为情境的试题,这道题应该归于定量分析类。虽然仍然利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但因为要测量质量分数,那我们就一定要考虑如何能准确的,进行质量的运算。如何能得到铜的质量呢?跟上一题有点类似,除去锌之后所剩余固体就是铜,但在这道题里,我们需要加上一些称量的环节。方法是 「称量黄铜样品质量,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过滤、洗涤、干燥,再称量所得固体铜的质量,进而得出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通过上述例子,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什么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样是利用了 「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发生该反应。」 这样一个很基本的规律性知识。在不同的试题中,同样利用黄铜粉末这一情境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那么对应的解答方式就有不同,细节差距较大,但其核心理念并没有什么区别。

 

3、多听、多看、多思考,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化学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好能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加深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知。比如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就可以上网查询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他知识;可以了解可乐是怎么发明的,其制法和成分有哪些?能不能自制类似的饮料?亲自体验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既明确了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化学,又培养了自己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习化学的几点建议

 

学习如烹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习其实并不是坐在桌前铺开一张纸就写或者打开电脑文档敲字那么简单,必须先要积累素材。
学习无非三件事: 积累、总结和反思。

 

1、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应该已经明白初中阶段化学学习要达到怎样的水平,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评价。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目前的学习水平,才能更好地在自主学习中制定好计划,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有的同学特别愿意做难题,认为做基础题不能体现自己的水平,而实际上在考试中,基础题的部分分值占比是非常非常大的。在化学学科中,选择题、填空题、气体制备实验题、计算题的第一问都属于基础知识,在试卷中占的分值在 49 分 (满分 70 分)!如果这一部分知识丢三落四,那么在所谓的难题中,即便多得一两分,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简单题都不能严谨、准确的解答,难题对能力要求更高,怎么可能更容易攻克呢?所以,客观的评价自己目前的学习水平是我们后续学习的起点,如果大家觉得自己目前还难以客观评价自身的水平,那我建议你去跟自己班级的化学老师沟通。相信他一定愿意帮助你,分析你现有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制定计划,更有效的提高。

 

2、精确计划、并严格执行

在自我客观评价,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水平的基础上,需要制定一份可行的计划。我们可以按照时间排序,比如每天几点到几点之间,进行哪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按任务排序,比如我今日完成的首要任务是练习某种类型的试题,那么,就安排第一时间段或者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进行。这一整体计划要形成书面计划,放在书桌醒目的位置,每完成一项打一个 「√」,有计划、有进度、可操作,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将会非常有成就感,也能更好地培养你的执行力。

 

3、首选夯实基础,提升最快

千万不要忽视基础,不要忽视笔记上的一个又一个细节。这一部分如果能够细致准确的掌握,我们后续的精力就主要放在几道大题上,时间上就非常游刃有余了。而且在各级考试中即便试题再难,我们也能够保住一个基本的分数。如果基础漏洞百出,试题稍微难一点,难题拿不到分,基础也没能全部得分,这样一来成绩的下滑将是必然的。

 

4、提升能力,需要积累、总结、反思

关于化学知识中较难的知识的掌握,比如 「燃烧、灭火类简答题」、「金属实验题」、「酸碱盐实验题」,解答这部分试题的能力,实话实说不是特别快就能提升的。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做题以积累更多题型,多思考以形成更强的能力、多回头看曾经的错题以反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将曾经积累下来的解题经验,比如对于装置的理解,对于实验的分析,在自己脑海中多进行总结反思。这样我们再看到新的实验问题,简答问题时可能会联想到我们曾经解决过一个什么样的类似的问题,从而更快、更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将习题的积累转化成能力的提升。

 

目前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焦虑是在所难免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才有机会静静的待在家中,才有机会有较长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相信大家不会浪费这个机会,不管你用了怎样的方法,只要你能行动起来,并持之以恒地执行,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成长。老师愿意为你提供帮助,更加期待你们的进步!

Back To Top